现在装修总想着“怎么住得更舒服”,传统客厅那套沙发加电视的组合,早就在手机时代变鸡肋了——谁回家还守着电视熬时间?倒不如把客厅改成能凑在一起的“生活中心”,大板桌往那一方,大人办公、小孩写作业、周末全家拼乐高,热热闹闹的,比各自窝沙发刷手机强十倍。
就说玄关问题,很多户型进门就是客厅,没遮挡也没地方放鞋柜,真的闹心。
用圆形餐厅当过渡太聪明了——既挡住了进门的视线,又掏出了鞋柜位置,大理石地面一铺,开门就有仪式感,白色无拉手柜门看着干净,拿鞋也不用抠拉手,细节里全是方便。
还有那八角门套,中式感不是堆出来的,是这种小造型慢慢渗出来的,比贴幅“福”字更有味道。
客厅的大板桌我最上头,能坐七八个人,周末喊朋友来喝茶、吃点小蛋糕,空间都够。
旁边的开放书柜摆满书,不是摆样子的——平时翻两页小说,小孩凑过来一起看绘本,书香气是“用出来”的,不是摆几本书装文艺。沙发背景墙的壁画加艺术隔断,看着有格调但不矫情,比贴满碎花壁纸的墙舒服多了,毕竟住久了,耐看比“乍一眼好看”重要。
阳台改品茶区太妙了,原木茶桌配灰色坐垫,晒着太阳喝杯茶,比堆一堆闲置杂物强一百倍。
一边摆盆大绿植,一边做个无拉手柜子,既能装东西又不占地方,阳台本来就是家里的“小喘气区”,这样设计才不浪费。
圆形餐厅真的有灵气,墙面白加原木加一点蓝,活泼又不杂乱,顶上星星射灯一开,吃饭都有氛围——以前觉得餐厅只要能摆桌子就行,现在才懂,好看的餐厅能让一家人更爱坐下来吃饭。
开放式厨房加岛台也贴心,做饭时能和餐厅里的人聊天,不会像封闭厨房那样像“蹲小黑屋”,岛台还能放盆盆罐罐,收纳正好用上,不用把厨房堆得乱七八糟。
主卧的设计最实在,没做复杂吊顶,省了钱还显高,三幅艺术画挂床头,简单又有品味。
床侧和床尾都做了衣柜,收纳量够大——毕竟衣服总嫌不够放,多做一组衣柜比装个花哨的背景墙有用一百倍。
原木色分区衣柜比一门到顶好看,一门到顶虽然流行,但原木色做分区更有温度,摸起来也舒服,不会像大平板那样冷冰冰的。
其实装修到最后,拼的就是“懂生活”——不是装得多豪华,是把日子过进每一个角落。去客厅化不是“消灭客厅”,是把客厅变回“人的中心”:不是电视的主场,是家人凑在一起的地方,是看书、聊天、分享的地方。这样的房子,住久了会有烟火气,会越住越爱,难道不比冷冰冰的“样板间”强?
美港通证券-网络配资平台-在线配资开户-安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